10月20日至21日,为深入研讨“AI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径、中欧高等教育合作新方向、学科建设与学术出版融合新策略”等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前沿议题,汇聚诸多欧方专家学者、国内教育领域知名专家、知名学术期刊代表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广州论坛2025”在学校白云校区成功举办。学校校长戴青云教授、副校长许玲教授、邓文新教授出席本次论坛,大会开幕式由许玲副校长主持。

出席本次学术论坛的国内专家学者有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卢晓中教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旭东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苏德毕力格教授,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文雯教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刘晖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徐辉教授,辽宁大学高教所所长王少媛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焕灵教授,以及《教育发展研究》《江苏高教》《现代教育管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当代教育科学》《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教探索》《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现代教育论丛》等期刊代表和科学出版社相关代表受邀与会。

参加本次论坛的欧方代表有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分管国际事务副校长Prof.dr.Karin Vanderkerken、国际关系办公室主任Dr. Jacqueline Couder、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ECHE)主任Chang ZHU教授、布鲁塞尔治理学院执行主任Anthony 教授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Vina教授。
戴青云校长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变革与挑战”为题,结合学校“服务产业,引领职教”的办学特色,分析了AI技术对教育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冲击与重塑现状。Karin Vanderkerken副校长以“Ethical Use of AI for Research: Guidelines and Experiences of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为主题,分享了该校在科研领域规范使用AI的准则与实践经验。
范国睿教授围绕“学会共生:人类—AI共生的逻辑与路径”,深入剖析人机协同的教育新生态;苏德毕力格教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策略;Anthony Antoine教授分享“AI for Teaching innovations & new paradigms for universities”,展现AI赋能教学变革的前沿探索。刘旭东教授、文雯教授、曾庆伟教授、Vinayagum Chinapah教授等专家,分别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中国STI政策对中欧科研合作的影响”“中欧高等教育深度合作路径”“AI时代全球高校合作机遇与挑战”等角度展开论述。马焕灵教授、刘晖教授、徐辉教授、王少媛教授、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Marc Theeboom教授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分享两广高校学科协作、中欧教育话语差异、博洛尼亚进程意义、老工业基地转型与高等教育变革、体育(教育)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等主题内容,为参会者带来多维度、跨领域的学术启发。
在“学科建设与高水平出版物融合发展”专题论坛环节,我校冯帮教授、刘六生教授分别作为与谈人,与相关学术期刊专家代表围绕“高校的学科-学者-高水平出版物如何实现协同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Chang Zhu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高度肯定本次论坛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她指出,本次论坛搭建了中欧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专家们的主旨报告为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期待未来中欧高校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全球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响应了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号召,为国内外高校、学术机构搭建了思想碰撞与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聚焦AI时代教育变革、中欧教育合作、学科建设与学术出版融合等核心议题,为未来中外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国际交流合作,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