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布局相关专业、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升级教学资源、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等举措,积极探索AI+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产教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顶层设计 一体推进
今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两会“部长通道”宣布,我国将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式迈入AI深度赋能的新时代。2024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省厅工作部署,出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
AI+专业建设
一是积极建设产业学院。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了智能计算与大数据信创产业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信创与网络安全产业学院、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智能电气与高端装备现代产业学院等多个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紧密关联的产业学院。
二是布局AI相关专业。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人工智能相关新专业。
三是聚焦AI卓越人才培养。依托“人工智能”等本科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卓越班”,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工智能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人才。
四是微专业与前沿技术接轨。为为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交叉融合,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学校三批次开办了“数字化脑机智联”“教育数字化产品设计”“鸿蒙智联应用”“人工智能教育与技术”等1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范式的微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更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探索开设人工智能辅修专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需求,提升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学校依托计算机科学学院探索开设人工智能辅修专业。面向非人工智能、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软件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具备一定数理基础,对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实践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发展趋势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报名。通过学习,辅修班学生将能够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AI+课程建设
一是开设数字化素养课程,实现全覆盖。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基础》、《信息技术基础》等数字化素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数字素养,掌握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呈现等阶段的数据处理技能,了解本专业与其他学科的AI技术交叉应用相关基础与通用知识。
二是推进智慧课程建设,开展AI赋能课程实践。我校首批立项102门智慧课程,以AI辅助平台为支撑,重点围绕课程资源模块化开发、课程知识图谱构建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展开,将课程目标、知识点、题库资源系统融合,建立起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的可视化专业知识图谱,为学生创造人工智能赋能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开展智能备课、智能出题、智能阅卷、智能问答、考核评价改革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三是教师探索数字人讲课,为学生提供全天候陪伴。教师探索使用智影、剪映等工具生成私人订制数字人,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数字人讲课可突破时空限制,学生随时能“听讲”,特别适合我校多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数字人在教学风格、肢体语言等方面接近真实教师,增加了学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AI+教学管理
学校从专业平台建设、管理流程优化、工作量统计、实践教学管理、美育劳育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等6个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学校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专业建设平台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管理、专业达成度分析等;通过教务系统,实现排课、成绩录入分析、学生学分预警等功能,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流程;通过教学工作量统计平台实现全校近2000名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核算;实践教学信息化则体现学生实习管理、论文查重、师范生面试认定等流程;美育劳育实践平台实现全校美育、劳动教育类教学活动的动态管理。此外,学校还建立线上巡课系统,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通过教学空间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教育评价数字化、教育治理数字化,实现教学管理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数字化。
AI+教学资源
一是夯实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支撑AI教育。我校系统推进教学设施智能化升级,打造一体化智慧教学空间,现有27间智慧教室、28间微格教室,升级改造184间多媒体教室,通过部署智慧班牌系统、教学督导管理平台、物联设备管控系统及云端教学数据分析平台,初步建成覆盖教学全流程的智能支撑体系,为AI教育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打造和推广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场景。学校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学院的“智能家电科产教融合创新实训教学中心”案例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三是学校全面完成DeepSeek部署。学校网络信息中心牵头完成DeepSeek R1本地化部署,校园AI助手全面iSTAR,升级广师大专属WPS接入DeepSeek满血版,实现文档智能创作、PPT智能设计与智能校对及润色等功能。将为广大师生带来更智能化的文档处理和办公体验,无需切换界面、无需复杂操作,AI能力无缝融入每一份文档、每一次协作,让“智慧”真正成为办公学习的默认配置。
四是搭建AI智能体,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学校积极构建AI增强型智慧教学平台,平台以DeepSeek大模型为基础,与课程专属知识库相结合,搭建专属智能体、训练AI助教、强化AI应用,赋能深度思考,让AI助教更深度洞察,智能体更贴合教学场景,AI应用更智能高效。教务处搭建转专业问答智能体(试用版),以大模型为基础,融合转专业政策及历史数据知识库,实现政策解读、流程问答等功能,助力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AI+教师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全面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力,助力智慧课程建设质量与教学创新成效,我校组织开展"AI赋能教育教学"专题培训,目前已开展7期。
培训主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教师将AI技术深度融入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全流程。特邀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重点围绕智慧课程开发标准、主流AI工具应用(含DeepSeek等前沿技术)、教学场景数字化等核心内容,开展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
专题培训坚持前沿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智能化教学工具,提升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学习评估等环节的创新实践能力,积极应对科技变革带来的教育挑战,推动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效能提升,为培养新时代智能化教育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深化“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实践,建设系统完备的数字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多元平台,推动数字技术驱动的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加强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助手、智能学伴等的普及应用,丰富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场景应用,推动深层次课堂变革,为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