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专业简介
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提高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具备该方面的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提升专业培养与就业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微专业具有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特征,着力于有效弥补大学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及培养周期过长问题。
二、招生简章
第二批10个微专业分别是:智慧交通数据技术与应用、退役军人事务、智能车辆电子系统应用、鸿蒙智联应用、人工智能教育与技术、智慧农业技术、数字创意交互设计、智能心理咨询、数字孪生技术、智慧能源工程。各微专业简介如下:
1.智慧交通数据技术与应用
本微专业面向智慧交通领域的新趋势、新技术、新业态,重点培养学生交通系统智能控制与优化、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交通大数据分析、智慧交通系统研发、运维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解决智慧交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修业年限为1年,7门课程共16学分。
2.退役军人事务
退役军人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微专业为热爱并愿意从事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拓宽学习渠道,开辟就业新途径。学生在完成理论教学学习并且考核合格后将分散到一线退役军人服务站点或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机关进行针对性项目实习。修业年限为1年,7门课程共18学分。
3.智能车辆电子系统应用
以当前最热的新能源智能电动车为应用背景,以模块化电动小车为载体,课程体系贯穿智能车辆电子系统开发全过程,开展复杂工程项目实践,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修业年限为1年,6门课程共15学分。
4.鸿蒙智联应用
结合校企合作项目,融合物联网技术、鸿蒙操作系统、鸿蒙移动应用开发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提升学生鸿蒙智联应用设计、开发和运维能力。修业年限为1年,7门课程共16学分。
5.人工智能教育与技术
人工智能教育与技术是教育技术学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兴方向。本微专业主要学习人工智能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智能学习环境与资源、智能学习评价等的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等,指导智能学习空间、智能校园、智能教育资源、智能代理等的教育适应性开发,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修业年限为1年,6门课程共14学分。
6.智慧农业技术
采用“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的合作方式,依托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及农业科技企业等单位,培养能够从事农业科技研发、智慧农业设备管理、农业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农业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修业年限为1年,6门课程共16学分。
7.数字创意交互设计
本微专业整合艺术设计、科技、编程、传播学等多领域知识,通过3D建模、动画制作、数字音频、交互设计、虚拟现实制作处理等,培养学生跨领域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今后从事虚拟现实艺术、跨媒介整合艺术设计、数字动画制作等相关工作。修业年限为1年,6门课程共14学分。
8.智能心理咨询
带领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理论与辅导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心理评估、干预以及心理健康产品开发。修业年限为1年,6门课程共15学分。
9.数字孪生技术
依托首批“百城百校—数字孪生工程中心”试点项目建设,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实训等六门创新课程,培养学生孪生空间模型建模、孪生体构建、孪生平台运行与维护等相关技能。6门课程共15学分,分2个学期授课。
10.智慧能源工程
立足能源行业变革、双碳目标实现发展需要,培养能够从事综合能源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及相关行业和产业领域工作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共7门课程16学分,分2个学期进行授课。(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课,预计11月份招生,请持续关注)
如要了解更多招生详情,请扫描二维码查看各专业招生人数、学习要求、开课校区等。10个微专业等你来解锁!

文章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