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
教学案例是教育研究与实践重要工具,通过详细描述教学情境、问题解决过程和实践成果,为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聚焦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开展了本科教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共评出150个校级优秀案例,其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0个(校级特等奖案例15个,校级一等奖32个,校级二等奖53个),混合式课程优秀教学案例50个(校级特等奖5个,校级一等奖15个,校级二等奖30个)。为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学优质资源共享,本期整理汇总了我校10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供老师们交流学习。
01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等奖
铸造“中国芯”,厚植“民族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计算机科学学院 盘茂杰、肖政宏
作者简介
盘茂杰,硕士,实验师/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跨站脚本攻击、图神经网络和数据挖掘,近年来主持省级教学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10多篇;主讲《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测试基础》和《信息安全技术》等课程,多次获得校“课堂质量优秀教师”。
肖政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理论与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网络信息安全,近年来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其他厅级课题及横向课题5项;主持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50多篇,主讲《计算机网络》《软件测试》《计算机科学导论》《大数据技术及应用》 等课程,多次获得校“课堂质量优秀教师”。
案例分享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64学时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加强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将传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整体认识和全面了解,为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研究和应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达到思政育人润物细无声的目标。

图1 教学设计框架图

图2 考核方式图
02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等奖
重立德树人、铸教育家精神、育德才兼备的“大先生”——《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
教育科学学院 苟晓玲
作者简介
苟晓玲,博士,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本科《教育学》《教育政策法规》《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和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主持4项校省级教改课题,被评为“2023-2024学年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
案例分享
《教育学》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师范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旨在提升师范生理论素养、启迪师范生实践智慧、培养师范生专业情感的基础课程,对于师范生专业素养养成具有原理性、奠基性意义。《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共48学时,占3学分,适用于全校的本科师范生。

图1 课堂展示课件

图2 课堂展示课件
03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等奖
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论证券价值评估
财经学院 邓碧梅
作者简介
邓碧梅,博士,财经学院金融系讲师,主要讲授《投资学》(双语)《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课程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融合,以及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近年来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和线上一流培育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和教改论文若干篇。
案例分享
《投资学》双语是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已有十余年的开课历史,采取双语和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讲授型、任务驱动型、案例分析和机房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网络视频资源,全方位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立足本课程专业知识、并能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本案例《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论证券价值评估》的课程思政理念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同时,让学生在道德和价值方面更加端正,提高国家情怀和人文素养。

图1 企业内在价值决定因素分析

图2 学生在进行《投资学》实训的分组陈述
04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等奖
《环境设计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美术学院 陈怡
作者简介
陈怡,博士、讲师、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方法及其理论、建筑设计教育。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2021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建筑设计一等奖,主持校级混合式课程1项,主讲《环境设计导论》《建筑制图》《人机工程学》《空间形态设计》等课程。
案例分享
《环境设计导论》是环境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共42学时,2学分。课程以“做中学”的设计工作坊为主轴,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守正创新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阶段教学中,形成理论讲授、技能培训、思政浸润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具体而言,课程以环境设计本体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科历史与设计案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形成明确的思政脉络;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建设实践先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翻转课堂;以增强课程集群效应为导向,与同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整合资源,形成优势积累的协同育人。学生经过多轮实践与反思,初步建立了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的设计观念,具备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设计创新思维。课程作业在省部级竞赛中多次斩获佳绩,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获得显著提升。

图1 任务驱动流程图

图2 将知识和原理分解嵌入一个个层层递进的设计任务
05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等奖
《Web开发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成祥
作者简介
董成祥,男,工学博士。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索引3篇,核心期刊2篇,参与科研项目2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工智能。
案例分享
《Web开发技术》是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48学时,3学分。课程涵盖HTML、CSS、JavaScript等网页开发基础,以及Servlet、JSP、JDBC等Java Web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掌握从基础到进阶的Web开发技能。课程引入“网上蛋糕商城”电商项目案例,涵盖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及环境搭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项目开发流程,提升技术能力与项目实践经验。课程思政设计以“培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职业道德意识”为核心,融入科技创新、网络安全和商业伦理等主题。通过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不仅掌握了Web开发技能,还增强了家国情怀与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图1 思政案例设计示意图

图2 案例内容概览图
06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等奖
山河无恙显华章 人间皆安吾辈强
外国语学院 史芸
作者简介
史芸,中共党员,比较文学与翻译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翻译研究等。主持校级课程思政案例,课程思政课程三项,主讲《中国文化概要》《翻译概论》《英语影视文学》《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课程。
案例分享
《中国文化概要》是英语专业三年级选修课程,归属于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共计2个学分。本课程旨在系统、简明地介绍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从而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科学地、有鉴别地、有比较地吸收和学习中西方文化。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分析和小组主题展示,以此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抒写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综合知识、能力与素质。

图1 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图2 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07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等奖
做中学 学且思 思后行——以PBL(项目学习)为内核提升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思政教学案例
外国语学院 冯悦
作者简介
冯悦,讲师,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深耕教研领域,曾先后获得部门教学竞赛奖项,校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竞赛奖项,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省赛三等奖等,并多次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同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外国语竞赛并获奖。
案例分享
《大学英语Ⅲ》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第三学期的公共必修课(32学时,2学分)。除进行语言能力培养之外,本课程也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具体思政教学设计理念是以PBL(项目教学法模式)为内核,根据单元主题(如社交媒体使用)设计组织项目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知识理解与建构。同时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如学生设计相关主题的英语问卷,填写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完成写作及反思)让学生产生价值观上的认同与内化,将语言技能提升与价值观塑造相结合,并通过价值观塑造来指导他们的行为。该课程教学实践完成后,思政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参与度高,反馈较好。且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多人次参加省级学科竞赛获奖。

图1 思政教学与 “做中学”、“学且思”、“思后行”相结合

图2 思政教学与PBL结合
08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二等奖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电子与信息学院 许清媛
作者简介
许清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智能学习控制、协同控制等领域研究,主持广东省粤穗联合、青年人才、质量工程等多个省级课题,指导国家级大创3项,省级大创8项,全国电子设计等竞赛多次获奖,发表论文20多篇。
案例分享
《电气控制与PLC》是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3学分。本课程主要讲授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和PLC程序设计等内容,是电子电气类专业的综合应用型课程。本教学案例将从不同维度进行拓展和延伸,从知识点出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实干笃行、精益求精的精神,并从电气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和自主可控的需求出发,培养学生以创新为舵,自主可控为桨,行稳致远、进而有为,逐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图 教学过程案例设计
09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二等奖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思政元素的融入与探索
电子与信息学院 黄宏敏
作者简介
黄宏敏,校聘副教授,主要从事AI算法的硬件加速、数字集成电路前端设计等研究方向与教学工作,主讲《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FPGA设计(Verilog语言)》。
案例分享
本课程共48个学时,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涵盖集成电路基本知识、芯片设计软件操作及中国芯产业等内容。本课程从问题引入到知识讲解,再到实际应用和答疑环节,巧妙融入中国芯元素,举例说明我国如何在国家层面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强调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于国家安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图1 教学过程实施

图2 教学过程实施
10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二等奖
“‘心’中有数”——心电信号处理的数字化探索
电子与信息学院 王小梨
作者简介
王小梨,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讲《线性代数》《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课程。连续三年获教学质量优秀,发表论文10余篇。
案例分享
本案例结合思政教育,深入讲解数字信号处理中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原理,以“技术融于实践,信念扎根心间”为核心,将专业知识与健康技术、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并通过实际操作医学健康中的心电信号处理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在医学中的应用,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图 思政结合数字滤波器的应用领域
文章来源:优秀教学案例获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