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机推文

一体机推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体机推文 >> 正文

共研共享 聚焦课堂--优秀教学案例系列展示(十一)

发布日期:2025-03-24    



前言

教学案例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具,通过详细描述教学情境、问题解决过程和实践成果,为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聚焦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开展了本科教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共评出150个校级优秀案例,其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0个(校级特等奖案例15个,校级一等奖32个,校级二等奖53个),混合式课程优秀教学案例50个(校级特等奖5个,校级一等奖15个,校级二等奖30个)。为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学优质资源共享,本期整理汇总了我校10个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供老师们交流学习。



01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特等奖


“二维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罗映红

作者简介

罗映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主讲《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等课程,荣获国家级教学奖项2项,省级一等奖4项,校级特等奖3项。主持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1项,省级教学教改项目4项。

案例分享

《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及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以目标为导向。创新构建“二维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二维并驾齐驱,高阶目标、创新内容与形式及挑战性评价三位融为一体。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该课程近年来连续10个学期学生评教分数名列财经学院10%,其中7个学期名列第一。


图1 “二维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图2 八阶段混合式教学流程




02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特等奖


基于OBE理念的高等代数混合式教学案例

张广亮

作者简介

张广亮,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曾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等荣誉。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教改3项,发表教学论文6篇。

案例分享

《高等代数》是数学师范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课程设计与实施遵循“学生‘学’为中心、知识能力情感体验产出导向、依据课程考核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教学”的理念。利用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逐层开展混合式教学,形成“五轮混合激励”的教学模式。在2019-2024级数学师范专业学生实施混合式教学,参与人数达1300余人次。课程授课效果良好,学生评价优秀,主讲教师评教成绩一直在学院前列,多次获评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图1 高等代数“五轮激励”混合教学模式


图2 高等代数课程设计与实施理念示意图




03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特等奖


“千年漆艺,未来可期”——漆艺概论章节混合式课程教学

林涓


作者简介

林涓,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漆艺》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持省级以上科研及教研项目5项,漆画《2018•美丽广东海岸线》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漆艺作品4次入选“全国美展”,29件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6件被美术馆收藏。发表论文15篇,发表作品38件,出版教材2部。

案例分享

《漆艺》课程教学目标为发掘民族文化、职教传承技艺,探索“非遗”传承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双重视野下的高校漆艺教学新路径。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涵盖理论与实训两个部分,由四个模块组成,从技法到创作,从平面到立体,兼顾欣赏与实用,构建了完整的现代漆艺教学体系。漆艺概论章节旨在使学生掌握漆艺基本概念、美学特征、当代应用前景及传统漆艺的继承和发展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漆艺融入当代生活,实现真正的传承与创新。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银在线平台设有8期,累计页面访问量达465,229人次,累计选课人数552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时长占总学习时长的50%。

图1 《漆艺》课程总体设计


图2 漆艺概论章节混合式教学设计案例


04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特等奖


“五一体五结合三联动”模式下《资产评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陈芸

作者简介

陈芸,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资产评估学》《大商科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主持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3项,广东省教改项目2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案例分享

《资产评估学》课程是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在线教学案例获得广东省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案例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混合式创新教学优秀作品奖。课程以“客观、公正、富有责任心”为价值塑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五一体五结合三联动”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和多维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联动评估公司建设理实一体的案例库。课程上线智慧树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目前有全国28所学校超8000名学生选课。


图1 课程建设目标图

图2 动静一体教学方法图



05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特等奖


基于“雨课堂+ADDIE”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案例

洪晔

作者简介

洪晔,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电工电子技术》《电路》等课程,曾获校级本科课堂教学观摩竞赛特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及校级选拔赛特等奖等荣誉。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学论文2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案例分享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课程采用“课前预习—课中强化—课后巩固”三联动教学环节,实现智慧互动教学;通过分层设计线上教学资源及系统分析雨课堂教学数据,实现精细教学指导。目前已面向校内学生完成4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培养学生1179人,学生学习的满意度显著提升;课程团队在教学能力和水平上得到了锻炼与提升,主讲教师多次获评校级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获得本科课堂教学观摩竞赛特等奖等荣誉,发表教学论文2篇。

图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总体思路


图2 雨课堂线上学习资源



06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一等奖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四维一体“混合式+”教学案例

徐进静

作者简介

徐进静,讲师,主讲《民事诉讼法》《民商法案例研习》等课程。主持广东省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等。

案例分享

《民事诉讼法》课程是法学本科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一章在课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案例设计上,以时间为纵轴,教学活动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以教学理念、方法为横轴,以“混合式教学”为基础,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构建知识图谱,借助超星泛雅·学习通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四维一体“混合式+”教学方案。该案例所属课程《民事诉讼法》相继被评为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获批2023年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202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立项。主讲教师多次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课程在学习通平台浏览量达233万余次,累积选课人数1226人。

图1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四维一体“混合式+”整体教学方案示意图

图2 课前导读自学材料、“课内知识图谱”与“跨课知识图谱”



07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一等奖


智汇电路,德润实验——电容电感线上线下融合探索

钟森鸣

作者简介

钟森鸣,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讲《电路》《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曾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教学竞赛(中南赛区)三等奖,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二等奖,广东省第七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校赛二等奖等荣誉。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学论文3篇。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银奖1项。

案例分享

《电路》课程是我校工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案例聚焦电容电感教学,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及雷实验三大平台,采用5E教学法(引入-探索-解释-拓展-评价),创新设计“理论+实验+思政”三维体系。该体系线上通过微课与仿真实验夯实基础,线下以小组任务驱动电路设计与实操,并融入“厚积薄发”“科技报国”等思政元素。教学成效显著,学生线上学习完成率达95%,实验准确率超90%,课程评教位列院系前10%,覆盖电气工程、自动化等5个专业200余名学生,其混合式教学设计、虚拟仿真平台应用及思政融合模式为工科课程改革提供可复制范例。

图1 “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体系

图2 教学过程及学情统计



08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一等奖


趣游二叉树:探索遍历算法的创新教学实践

刘兰、陈兵、王春安

作者简介

刘兰,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承担计算机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25年。主讲《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课程,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专利10项,主编教材2册,承担技术服务项目多项。

案例分享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趣游二叉树案例通过线上微课:预备知识--线上课程,课程讲解--线下翻转课,习题讨论与分析--线上练习,知识巩固--线下实验、实现及验证的五步法,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练习和实践中获得深入学习体验。课程相关案例获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大会(CCEC 2024)教学案例大赛一等奖和优秀奖,课程团队基于该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各项比赛获奖120多项。主讲教师团队为不同专业累计授课18期,学生人数达3800多人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算法,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图1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总体设计

图2 《数据结构与算法》混合课程教学设计概览



09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一等奖


链启匠心,智育未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尺寸链混合式教学的精进之旅

徐兰英、张心语、张丽冰

作者简介

徐兰英,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国家级一流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机械设计》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负责人,首批校级“青年英才”培养对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第六届教学名师,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 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首届全国微课比赛广东赛区本科组三等奖,首届广东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

案例分享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包括高职高专机械类、近机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联系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的桥梁和纽带。本案例依托与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在线讲授加讨论和小测试、课后拓展及完成作业的方式,将多媒体资源充分融合,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给相关专业提供改进思路。


图 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10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一等奖


视野进阶:面向“服务+信创”知识融合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以“服务经济与服务革命”章节为例

王样、鄢莉

作者简介

王样,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讲《服务设计》《工业设计史》等课程。

鄢莉,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服务设计》《创意思维》等课程。

案例分享

本课程案例摘自《服务设计》课程的“第一章 第五节 服务革命与服务经济”。案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搭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培养、人格培养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逐级设立授课目标。在思政方面,从技术发展对服务革命的影响入手,引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知识点,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大局意识。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以“为什么社会会转向服务经济?”为核心问题贯穿课程始终,分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部分,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和自主决定四个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从“迷茫”到“渐悟”再到“求真”的学习情境变化。

图1 在线课程教学设计

图2 课程案例教学设计思路



文章来源:优秀教学案例获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