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机推文

一体机推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体机推文 >> 正文

共研共享 聚焦课堂--优秀教学案例系列展示(十三)

发布日期:2025-03-27    


前言

教学案例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具,通过详细描述教学情境、问题解决过程和实践成果,为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聚焦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开展了本科教学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共评出150个校级优秀案例,其中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00个(校级特等奖案例15个,校级一等奖32个,校级二等奖53个),混合式课程优秀教学案例50个(校级特等奖5个,校级一等奖15个,校级二等奖30个)。为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学优质资源共享,本期整理汇总了我校10个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供老师们交流学习。



01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数控技术》“混合式课程”教学案例程

邓澄

作者简介

邓澄,副教授,机电学院机械制造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外专项目、省部级项目等8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参与“高性能金属激光-感应复合熔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202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连续两年获评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广东省选拔赛团体一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

案例分享

《数控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本案例摘自该课程第九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通过课前初步掌握、课堂深度学习、课后巩固应用三级递进混合式教学,讲授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制造强国策略有了更深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大国工匠精神有了更多认同。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反馈,促使学生对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使命,同时在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操守等方面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追求卓越,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协作,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


图1 教学过程设计——丝杠螺母副的支承


图2 教学过程设计——丝杠螺母副的结构形式




02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基于 PLC 技术的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

付有志

作者简介

付有志,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面上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项目1项和河源市2022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件。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铜奖及广东省省赛金奖,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项目1项,第十四届“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校赛金奖和广东省省赛银奖。2次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

案例分享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气相关基础知识和典型PLC应用技术,培养其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结合我校“技术+师范”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工程案例为驱动,通过项目引入、分解和实践演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掌握传统电气控制系统和现代PLC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具备小型PLC应用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的综合应用技能。案例实施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痛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图1 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图

图2 X62W 卧式铣床电气原理图




03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动静相承,身心皆怡——具身认知视域下混合式课程

教学设计

王明粤

作者简介

王明粤,讲师,广东省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戏剧与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戏剧与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训练》等课程。获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微视频比赛一等奖4项,广东省高校个体咨询技能展示比赛一等奖,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比赛一等奖,广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广东省本科线上教学案例二等奖。主持省校级课题15项。

案例分享

本课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第六章《缘来如此一一大学生人际交往》。本章节旨在向大学生普及人际交往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外心理健康方面的最新知识与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学生提供培养和塑造积极关系的知识和途径。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明白积极的心态和交往技能可以通过学习及练习获得;通过简单易行及切实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自己的关系状况及生活品质。对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感兴趣的大学生或心理老师都适合学习本课程。


图1 课前、课中、课后流程精准把控


图2 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04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编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双融合:941code-AI教育平台赋能C语言指针学习

欧阳佳

作者简介

欧阳佳,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任教师、专业负责人,校团委兼职副书记,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2023年河源市优秀教师,2024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罗明青年学者。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在蓝桥杯、天梯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EI等论文1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自主研发“就是要编程网”服务逾5000名学生,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系统研发及乡村振兴科技服务。

案例分享

本课程以“编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双融合”为核心,通过自主研发的941code-AI教育平台赋能C语言指针教学,创新性地构建“交互式编程学习循环理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指针学习难点设计模块化案例,覆盖变量、数组、函数与动态内存管理等核心场景。案例创新融合AI助教实时反馈、代码动态可视化、AIGC个性化任务及“一个创新两个转化”思政设计,将指针编程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参与度达90%以上,学生指针知识点掌握率显著提升,平台累计覆盖学生超5千人,形成“技术赋能+思政引领”的可推广模式。


图1 交互式编程学习循环理论

图2 一个创新两个转化



05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虚拟现实技术》“混合式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陈雪梅、许晓安

作者简介

陈雪梅,副教授,主讲《虚拟现实技术》《游戏设计与制作》《三维仿真交互技术》等课程。参与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参与校级课程优秀案例一等奖。主持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6篇,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多项,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

案例分享

《虚拟现实技术》“混合式课程”教学案例设计,采用课前线上自学及线下学习活动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中课前线上自学阶段:教师将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及视频内容发布到虚拟空间中(MOOC、学习通、希沃等平台),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视频学习,并在过程中解答小问题以自我检测知识掌握情况。线下学习活动设计采用五段式教学设计方式进行线下学习。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学生在线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线上自主学习时长占总学习时长的比例1:3。


图1 教学过程设计——线上线下学习轨道


图2 教学案例——场景参考效果



06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以文培元、以歌美心——千年客韵,中华客家山歌

陈菊芬、宋唐

作者简介

陈菊芬,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学院副院长,主讲《声乐基础》《千年客韵——中华客家山歌》(省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等课程。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称号,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宋唐,讲师,主讲《中外民族音乐》《千年客韵——中华客家山歌》(省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岭南音韵——聆听中国民族音乐》等课程。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多次在省级教学技能竞赛、美育优秀课程案例中获奖。

案例分享

《千年客韵——中华客家山歌》课程通过客家山歌和风物,以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以美育人、立德树人为目标,介绍其文化起源、演变、传承和传播。课程结合模仿演唱,全面阐释客家族群文化,是一门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在线开放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展开教学,课程包含线上自主学习、复习、测试和线下见面课的难点解答及互动演唱交流。


图1 课程教学与考核体系设计

图2 教学成果展示



07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基于ADDIE模式的《CAD技术与应用》零件设计模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张平、高群、王红云

作者简介

张平,博士,副教授,新能源汽车工程系副主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主讲《CAD技术与应用》《有限元分析及应用》《汽车构造》等课程。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项目,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并获奖。

案例分享

本案例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面向《CAD技术与应用》的零件设计模块,设计基于ADDIE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将课前线上自学基础知识与线下案例教学相结合,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的综合应用能力。录制案例教学视频,加强学生课后知识巩固与练习。本案例运用数字化教学方法,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适用于以软件教学为主的课程,可推广至诸多类似课程中,如《C语言程序设计》《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等。


图1 ADDIE教学模式设计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08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AIGC赋能Java Web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实践——以商品购物车功能为例

张倩

作者简介

张倩,博士,讲师,主讲《Web程序设计》等课程。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百余项。

案例分享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编程实践能力。课程采用“线上自学+线下教学+项目实践+AIGC赋能”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环节用于学生自主预习、复习与测试等;线下环节侧重重难点讲解、项目实践指导与互动交流等;进阶项目实践贯穿全过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开发,提升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AIGC技术为教学全过程赋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体验。课程已完成5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培养学生460余名,学生积极性与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图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图2 进阶项目模型



09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专业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学(双语)》为例

蓝图

作者简介

蓝图,会计学讲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曾获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主讲《会计学(双语)》《财税大数据分析》等课程。

案例分享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以全面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为教学改革目标,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语言→知识→应用”三位一体专业双语课程进阶混合式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从会计专业英语语言训练到涉外会计知识掌握再到高阶的分析思维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层层递进,同时线上线下学习活动深度融合,多维度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度,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沁润,形成学生认知、应用、拓展、创新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图1  “语言→知识→应用”三位一体专业双语课程进阶混合式教学模式


图2 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10

混合式课程优秀案例  二等奖


教学中渗透着科创的混合式教学——以行星轮系为例

刘健

作者简介

刘健,博士,讲师,主讲《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等课程,主持和参与校级教改项目各1项。曾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课程类)一等奖。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 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案例分享

本案例以制备新型耐磨材料和电池正负极所用到的行星式球磨机为例,讲授新材料性能好坏与行星球磨机的设计以及使用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对行星式球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产生好奇;激发学生兴趣,以此为契机讲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在学生基本掌握要点后,将线上发布的任务点结合球磨机进行知识点串讲;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提出问题供学生抢答或者选人回答,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课程分析与资源选取、教学模式与平台选取、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线上教学监控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自创重组,教学中渗透科创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品质、传授科学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


图1 行星式球磨机

图2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


文章来源:优秀教学案例获奖教师